同书吧

同书吧>从知否开始起点中文网 > 第14章 科举(第1页)

第14章 科举(第1页)

第四场考试:乡试

每三年在各省省城(包括京城)举行的一次考试,因在秋季阴历八月初九、十二、十五三天举行,故又称秋闱。

主考官由皇帝委派。考后发布正、副榜,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,第一名叫解元。

第五场考试:会试

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,因在春季阴历二月初九、十二、十五三天举行,故又称春闱。

考试由礼部主持,皇帝任命正、副总裁,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,录取三百名为贡士,第一名叫会元。

第六场考试:殿试

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,皇帝在殿廷上,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,以定甲第。

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,并不亲自策问。录取分为三甲:一甲三名,赐"进士及第"的称号。

第一名称状元,第二名称榜眼,第三名称探花,二甲若干名,赐"进士出身"的称号;三甲若干名,赐"同进士出身"的称号。二、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,一、二、三甲统称进士。

从院试到殿试主要考的是诗赋、经义、、论、策,殿试都是试策。

各个科目有各有其功能,用大周的话来说就是“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,义以观其通经,赋以观其博古,论以观其识,策以观其才。”

我们都习惯将现在的高考比拟为古代的科考,其实科举要比高考重要得多,高考只是高校录取新生的门槛而已,科举却是传统社会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。

科举制度的设计目的,是识别、发现优秀的治国人才,“网罗天下之英隽”。

因此需要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,以试经义考查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,以试论考查应试者的学识与见解,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。

从答题形式上看,试经义、试论、试策都有点像今天的高考作文,都是以议论文为主,目的当然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、史事、时务的见解。

考试时,主考官会在试场前面挂出一块帘幕,“出示题目于厅额,题中有疑难处,听士人就帘外上请,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,则各就位作文”,一般考三场或四场。

具体来说,试经义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,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。

明清时试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,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,但在宋代,人们崇尚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(此语本为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碑铭,我们借用来形容宋人之学术,陈先生必定同意,因为陈先生又说过,“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。”)。

考生可以自由解经、传注、质疑古说、阐发新见,“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”,甚至不乏“全不顾经文,务自立说,心粗胆大,敢为新奇诡异之论”者。

试论,则类似于命题作文,通常是要求考生评论经史记载的某个典故或某一位历史人物。

试策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“申论”差不多,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,让考生发表见解,所以又称“策问”,考生的回答则称“对策”。

对策通常是千字文,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。由于策与论都是议论文体,大周又将两者并称为“策论”。

我们看看大周科举考试的题目,便会相信它确实可以遴选出有才学、有见识的国家治理人才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www.baquge.cc www.cwzww.com www.9kutxt.com www.shuhuangxs.com www.du8.org

相邻推荐:大明第一能臣  法医重生,先生不要欺负我!  靳少宠妻宠上天  我疯狂作死,还被捧为修仙模范  崩坏,琪宝她说喜欢我  从孙悟天开始的龙珠  穿越高武世界!系统?没用?!  窃花  神豪:我吹的牛能成真  姜医生,是我先动心  兄弟结婚,我当新郎不过分吧?  离谱!谁说我老婆贪慕虚荣?!  我带着游戏账号回古代经商  诸天:从笑傲开始冒充天机神算  成为咸鱼假千金后把系统交了  聊天群:群员?是人族的希望?  万人迷向导:S级哨兵们的菟丝花  穿成安陵容庶妹,黑莲花在线宫斗  被系统绑定后,我和白月光重逢了  流放开局:我靠万能制造机躺赢了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